现如今,尽管各种骇人听闻的网络攻击事件已是各类新闻头条的“常客”了,但是大多数企业仍会在其IT环境的搭建之初就忽略了、或错误地实施了安全管控。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作为成都网站建设公司,专注成都网站建设、网站设计,有关成都企业网站建设方案、改版、费用等问题,行业涉及iso认证等多个领域,已为上千家企业服务,得到了客户的尊重与认可。
而对于一些初创型企业及其新建的IT系统而言,它们时常会将有限的资金花费在无关的资产、或流程的保护之上。根据Verizon 2018年度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企业的系统中,有40%的漏洞会出现在应用层。而他们花费在保护应用程序上的年度安全预算,却只有3%~4%。
与此同时,一般企业的IT部门在人员岗位分配上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时常会出现100名开发人员仅配备了一位安全技术专家的状况。而这些孤独的安全人员,往往不得不疲于提供瀑布式的安全策略与实践,以赶上整个研发团队的敏捷开发节奏。因此,当他们根据安全检查表中的不达标项,叫停某些应用编码工作、进而导致延迟产生的时候,都将被视为是对公司当前项目推进的阻碍、内部生产效率的破坏、甚至是对整体文化的“毒害”。
在现实情况中,如果您没有在整个软件交付的管道中实施安全流程管控的话,那么您必将面临着各种组件的延迟交付或风险发布,而且这些组件往往会带有潜在的漏洞。不过,这恰好是DevSecOps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它通过各种安全实践,来最小化软件交付管道中的各种脆弱性,为组织的IT和业务的目标保驾护航。
在XebiaLabs公司(译者注:一家独立的软件公司,专注于为大型组织开发企业级的持续交付与DevOps软件)最近组织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来自Signal Sciences的研究主管--James Wickett,与DevOps思想领袖--Gene Kim,以及XebiaLabs的首席产品官(CPO)--Rob Stroud,讨论了如何将安全性接入到整个DevOps生命周期中的三项原则。
您除了可以通过链接:https://xebialabs.com/community/webinars/devsecops-missing-link-of-business-velocity/,来收听该网络研讨会的现场录音之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文字阅读有关DevSecOps的三项核心原则。
原则1:为最坏的场景做好设计
为了将安全性尽量“左移”(指各项流程管道的初始阶段),获取开发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该目标,各个企业需要帮助研发人员了解到,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与漏洞,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计划与设计。Wickett建议采用如下四种方式:
原则2:安全测试贯穿整个管道
一般而言,针对软件交付管道的全面安全加固,就意味着:在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对每一个组件和阶段,都采取漏洞测试。您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测试软件交付管道的安全性。
原则3:摒弃只重视AppSec培训的谬误
在过去十年间,整个行业都过于重视培训开发人员编出具有安全性的代码。虽然AppSec培训非常重要,而且其各种最佳实践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意识,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对于一些新手程序员而言,只要是用人工编写代码的方式,就可能会带有漏洞。因此我们不应盲目地认为他们所开发的代码,足以让其应用程序固若金汤。同时,接受过AppSec培训的研发人员,会更具备“全栈”的开发能力,当然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所“挖”走。
因此,我们不能只专注于开发人员是否能编写出更为安全的代码,而应该尽可能地将各种流程自动化,并放置到软件交付管道的左侧(初始阶段),同时在右侧(管道的末端)增设各种与安全相关的监测工具。另外,我们应当尽量通过一套部署管理系统,来强制实施各项自动化的进程,以保证代码在最终发布阶段的安全性。
安全性和敏捷性并重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将不同职能部门的团队组织起来,通过DevOps的协作方式,在规定时间内交付出软件产品是极具挑战性的。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实施了DevOps的企业,他们的团队虽然实现了在软件产品交付上的“提速”,却无法让产品达到相应的安全水准。因此,如果您在软件持续交付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性的保障的话,那么您最后将会失去客户的信任,也没有人愿意、或敢去使用您的软件产品。
分享文章:三项DevSecOps核心原则,保证交付的安全与速度
本文网址:http://www.mswzjz.com/qtweb/news26/201776.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