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作者:阿明 2018-06-13 14:28:15

云计算 做这个排名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次估算和统计的公有云供应商的业务范围。对于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业界也有过讨论,这里梳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目前创新互联公司已为上千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域名、网络空间、网站改版维护、企业网站设计、江城网站维护等服务,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应用为本的策略,正道将秉承"和谐、参与、激情"的文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做这个排名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次估算和统计的公有云供应商的业务范围。

对于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业界也有过讨论,这里梳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来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公有云(Public Cloud)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过Internet使用,公有云的核心属性是共享资源服务。这种云有许多实例,可在当今整个开放的公有网络中提供服务。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务给最终用户。公有云作为一个支撑平台,还能够整合上游的服务提供者和下游最终用户,打造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

私有云(Private Cloud)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该公司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

混合云(Hybrid Cloud)是基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或者)公众云的结合。出于安全考虑,企业更愿意将数据存放在私有云中,但是同时又希望可以获得公有云的计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混合云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它将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混合和匹配,以获得最佳的效果,这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达到了既省钱又安全的目的。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内容分发网络。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构成智能虚拟网络,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解决 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如果所有公告了财报的都把这些分得清楚,那就统计起来方便多了。但是事实上所有的公有云供应商公布财报都没有细分出纯粹公有云业务、CDN业务、私有云业务、混合云业务的具体比例。现在要划清界限来统计,太难了,本次依然采取综合统计的方式。

这就如业内专家讨论时笑言一样:云计算,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未来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进一步细分的公有云供应商收入的统计排名。

在中国,做公有云的也就这些了,数一数看: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青云、世纪互联(微软Azure)、亚马逊AWS、中国电信、中国联通、Ucloud、华云数据、鹏博士、首都在线、金山云、蓝汛、京东云、网易云等,数量并不多。

想要知道中国公有云谁的利润如何,得先知道其营收如何。对于从来不公布具体数据的公有云厂商我们可以猜猜看。

池塘里的鱼都想跳出来,是鱼的焦虑,还是池塘的问题?答:都不是,是气压太低。

这个问题隐含了一个中国公有云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做公有云服务的提供商都涉足了私有云领域。套用一下这个隐喻,那么是公有云的提供商想从公有云服务市场跳出来,是说公有云提供商存在焦虑,还是公有云市场的问题呢?

答:都不是,是私有云市场门槛越来越低。

根据Gartner的分析显示,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长到1864亿美元,大约增长21.4%。

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基础设施云服务(IaaS),预计增长35.9%,2018年营收有望达到408亿美元。

那么,各位亲随着阿明的分析评论,先来了解一下这34家中国公有云厂商在2017年的发展状况吧,然后再看一下文末的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榜单情况。或许,你会有所新的发现。

阿里云 112亿元

2018年2月1号晚间,阿里巴巴公布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阿里云保持持续强劲的增长,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4%到35.99亿元。2017年累计营收突破百亿,达到112亿元。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并在亚洲市场上保持领先优势。

阿里云的收入公布出来的数字就是超过了100亿元,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以及阿里云日常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基本可以估算到:110亿元左右。当然,之于100多具体多少数字,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因为,在阿里云之后的其他公共云供应商的收入与此差距非常大。因此,100亿后面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到底应做什么,对于公共云标杆企业来说,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中国联通 110.2亿元

首先看到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748.29亿元。同比还是增长的,不过2017中国联通最大的看点是混改。

中国联通发布公告,宣布其董事会提前换届,此次中国联通新增的13名董事会成员中,包括了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分别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卢山以及百度董事长、创始人李彦宏。

中国联通云表现如何呢?依托整体的资源和架构,从联通财报可以看出,2017年IDC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10.2亿元,同比增长16.6%;物联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4.1亿元;大数据业务收入达到1.6亿元。

按照上面的统计习惯,IDC收入也不能剥离计算,需要计入统计。因此,中国联通的云收入与阿里云不相上下,既然阿里云没有扣除CDN的收入那么中国联通也不排除了,一视同仁。

网宿科技 53.58亿元

在CDN领域,网宿科技还是在国内排名第一。

因为上市企业,看网宿科技财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0%;营业利润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39%;利润总额8.4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92%。

当然,这些收入包括了CDN、托管云等业务。主体收入依然还是CDN,因为韩国CDNetworks Co.,Ltd.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以收入增长也就不在话下。

只是网宿科技目前还是面临转型危机,如果要走出CDN业务的影响绝对不可能,发展一些公有云业务又技术力不从心,只是从海外CDN业务布局来看,这并不能拯救网宿科技未来走下坡的趋势。

因此,在保守的估计中,网宿科技迟早会鲸吞一家公有云相关的中型供应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走上一个转型之路。当然,这目标可能是谁呢?大家猜猜看,谜底需要时间来揭晓。

腾讯云 45亿元

腾讯云在2017年属于高速增长的年份,具体收入数字是多少虽然没有看到腾讯公司对外公布,但是从其财报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2017年全年腾讯公司整体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而云计算业务属于腾讯定义公布的“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为腾讯云收入虽然增长,但是对于云业务的投入比重非常大,本质上来说腾讯云应该还处于发展的布局期,不太可能出现盈利,所以将腾讯云放在了腾讯其他业务中对外公布,也就情有可原了。

可以看到公开的腾讯云业务表现描述来看:腾讯云于本年度继续快速增长。保持在云服务垂直领域(包括网络游戏及视频云服务)的领先市场地位。加深了在互联网行业的渗透力度并嬴得更多关键客户,扩大了在金融服务行业和政府机关的客户群,并切入到为超市、百货公司及快速消费品公司提供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的业务中。

在马化腾的评述中,对于支付、云、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定位成了面向未来的布局。在云服务方面,腾讯主打垂直领域,如网络游戏、视频云服务等。但是按照知情人士的分析来看,2016年腾讯云的收入就破20亿元了,那么2017年翻番破40亿元完全有可能,因而这里完全可以估算为45亿元。为什么加上5亿元呢,毕竟腾讯云计算自身收入的时候,据说是不加自集团内项目采用腾讯云的成本计算,因此,这里加上5亿元其实也算是少的了。

中国电信 35亿元

从可以查到的数据来预估,中国电信全年经营收入达到人民币3662亿元,在云计算领域的收入表现也是增长的。

首先2017年中国政务云服务中国电信排名第一。2017年, 天翼云践行全国31个省市的“2+31+X”的全国云资源部署战略,让用户可以一点接入,多点部署、全网服务。

搜寻财报发现:其中固网信息及应用服务收入为520.37亿元,较2016年增长17.3%,主要是得益于IDC业务、云业务、大数据业务和天翼高清业务的快速发展,这四块业务实在不好划分,其中IDC业务+云业务是否可以占据一半呢?如果可以的达到一半那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了。

但是事实上必然不会超过一半,如果可以达到一半中国电信早就将其独立公示年收入数据了,怎么还会挂在一起不了了之呢。

但是按照2016年云收入估算17亿元来看,2017年就算翻倍也不会超过40亿元,但是这个收入当量与中国联通相比似乎少了一半多,感觉还是不太正确,但事实上也就不到40亿元,矫正一下,中国电信2017年云收入暂且估算为35亿元。

世纪互联(IDC+CDN+微软Azure等)33.93亿元

微软Azure中国(世纪互联)14.5亿元

从世纪互联2017年全年财务表现来看,净营收总计为33.93亿元。从公布的利润数字显示:2017全年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91亿元(约合2930万美元),上一年经调整后净亏损为3.60亿元。之前在2016财年应收在5.5亿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币35.2亿元。

不过,2017年9月27日,赶在季度结束之前,世纪互联公告称,公司把管理网络服务业务下面的CDN、托管区域网络服务等业务66.67%的权益以1元价格转让给北京启迪源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但是在剥离这个业务不久后就又回到世纪互联,并进入了营收计算。不过,启迪控股高管王世琪在2018年2月就宣布入主世纪互联,从而被任命为公司联席CEO兼总裁,并且启迪控股通过其关联投资方将持有世纪互联约21.4%的股权,拥有约51.0%的投票权。

也就是说这一年中,世纪互联的折腾不断,旗下的微软Azure业务虽然相对独立团队在运营可能受到影响比较小,但相对的干扰肯定还是会存在的。

如果不扣除CDN、托管区域网络服务的收入来算,33.93亿元的数字是真实的公布。那么这里是不是不扣除来自IDC业务的收入呢,从目前整体市场来看,如果要做到绝对的公共云收入计算,任何一个公共云供应商恐怕都不会答应,所以,既然大家都在私有云往公有云业务中带,IDC业务又何必扣除掉呢。暂且讲世纪互联收入依然计算为:33.93亿元。

如果按照微软云在数据中心方面并没有实现2017年的扩容,那么其实际收入与2016年应该差别不是很大,按照业界对微软云在中国的整体表现良好来看,2016年估算13亿元的收入,2017年估计应该在14-15亿元左右,暂且估算为14.5亿元。其利润情况估算在3-4亿元左右,暂且估算为3.5亿元。另有传言说Azure微软云在2018年找了另外一家中国落地的合作公司,但是阿明与世纪互联相关人士沟通之后确认,世纪互联与Azure已经续签了合作协议,目前在中国还是世纪互联独家授权。

华为云 32亿元

正式宣告进入公有云领域,应该是2017年。

当然,之前华为云服务成立于2011年,曾经尝试公有云,涉足私有云到正式进入公有云领域,华为云经历了华为企业云很大一段时间到过度。那段时间里,华为在公有云的方向上找不到北,不知道该如何发展才好,方向不明,战略不清,因而导致了华为云即使在私有云领域拥有一大把成熟硬件产品堆叠,但是也难以发挥出真正公有云的成效。

华为在2017年正式进入公有云服务领域,整合了IT产品线、2012实验室、软件产品线、全球公有云业务部、流程IT等等内部组织形成了华为云BU。因此,战略明确要做华为云了,BU也成立了,未来的目标也知道是什么了。

政务云当然是华为云首先发展的领域,其次与城市为中心的云计算中心战略布局,再次就是针对阿里云、AWS、Azure这三大业界非常有代表性的公有云构建自己的云服务产品。

当然,华为云BU确立后,全球研发投入也是惊人的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涉及研发人员超10000人,从研发上直接比肩阿里云的5000人。这是典型的华为作风,一旦看重某个领域,必然会不顾一切地投入重金和人力切入,直到占据重要地位成为这个领域的代表之一,甚至坐上头把交椅。

2017年华为全年销售收入预计约6000亿元人民币(约9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在云业务方面华为云推出公有云合作伙伴计划,2017年发展伙伴超过一千家。但是这1000家合作伙伴的数量还不错,只是每一家的贡献还是不够,从华为云官方合作伙伴策略中可以看到一二。

从之前媒体曝光的华为云计算五年规划“2020年收入将超100亿美元”来看,2017年远远没有达到华为云所奢望的要求。公有云的玩法和服务器、存储等私有云玩法还是不同,如何力争从企业级IT走过来还能兼具互联网的基因,这将是华为云下一步面临的核心挑战。

不过,在2018年2月从央视财经报道,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公布了:华为云的服务从2016年底的10大类45个增加到14大类99个,华为云伙伴总数超过2000家、华为云业务实现3倍增长以上。2017年,华为云销售收入达到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2亿元左右。但是这里没有看到华为云公布利润情况,对于刚刚进入公有云领域时间不久的华为云,其经营结果必然是亏损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32亿元不是纯粹的公有云收入,而是云收入包括了整合内部IT产品线、软件等与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应该是也有私有云的哦。

亚马逊AWS中国 19亿元

AWS在2017年的中国市场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来自全球的表现更为强劲。AWS全年的表现却超出了亚马逊的预期:该项业务2016全年营收达到122亿美元,在2017年就达到了174.6亿美元。增加了50亿美元左右,增长了40%左右。

这里需要看看这个数据:光环新网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0.8亿元,同比增长75.88%;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30.02%;其中,云计算服务收入占比70%,也就是28亿元。但是这28亿元包括了AWS云计算业务、光环有云云增值和混合云、无双科技SaaS云、中金云网私有云四个部分。财报并没有公布具体的AWS云计算业务收入,如果能估算出来就基本上是AWS中国2017年的收入了,因为宁夏西云数据运营的AWS宁夏区域在2017年12月份左右才落地,计算收入也只能看2018年了。

那么光环新网中的AWS云计算业务收入怎么计算呢?

根据业绩承诺,无双科技2015年度至2017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550万元和5915万元。中金云网2016年度至2018年度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计算依据)分别为1.3亿元、2.1亿元和2.9亿元。有云部分不太可能产生利润,并入之前就一直亏损,因此可以看出公司总利润4.36减去无双科技0.455亿元和中金云网2.1亿元后,剩余的1.8亿元左右应该大部分是属于AWS云计算业务带来的利润了。利润估算出来了,那么收入到底是多少呢?光环有云年收入估计在1亿元左右,中金云网年收入估计在5-6亿元左右,无双科技不太可能突破1亿元暂且算作年收入1亿元,那么三者总计也就最多在8亿元左右。

按照全球表现,再结合中国的表现,那么2017年AWS在中国的营收应该增长的比例会超过40%,2016年的数字估算为7亿元人民币,业内有人说亚马逊AWS中国2017年收入比2016翻了3倍。因此,2017年收入估算应该在20亿元左右,保守一点可以估算为:19亿元。2016年AWS盈利3亿元,按照这样的经营状况趋势来分析,2017年盈利5亿元左右应该问题不大。

UCloud 15亿元

UCloud在2017年的表现突出,业绩被业内传说早已突破了10亿元。

按早2015年几亿元收入,2016年7亿元估算收入,那么2017年应该翻番了,毕竟UCloud在2016产品基础上获得了更完善的丰富,混合云、直播云、金融云、CDN等等云计算方面的方案和产品几乎都覆盖了。

2017年的势头也非常猛,CEO亲自冲在前线做单。

那么2017年年收入估计应该在15亿元左右了,其数字不会比金山云少。毕竟UCloud产品布局比金山云丰富,CDN也是全球500节点的规模了。因为全球和中国本土强势布局的原因,估计全年的利润几乎也是没有的。

金山云 13.33亿元

金山云在2017年也是大手笔的投入,这主要来自雷军及其相关投资组织对云计算领域的看好。

资本市场对云的看好已经成习惯了,没有想到雷军对公有云的看重超乎常人。

况且还是在当前公有云市场格局基本快要形成的时候,可谓公有云行业发展的下半场才入场,迟到者如此看重也是惊人的。

惊人的重视,自然带来了快速的切入与业务增长。为此,我们看到金山云被公布的营收数据中达到了全年13.33亿元,这个数字其实相当于2016年腾讯云的基本表现,虽然当时腾讯云的收入远超这个数字,但从整体表现状态和发展趋势来看却十分相似。

当然,雷军不是只是喊空话的重视金山云,而是采取了连续几轮重磅的投资,从而让金山云成为公有云领域中融资总额最高的供应商了。那么在2018年中,金山云能否形成自己更健全的生态,值得关注一下。一旦生态形成,加上资本的给力,金山云后面的发展就会更为迅猛了。

鹏博士 12.24亿元

毕竟鹏博士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成都建有可商用的高标准的IDC机房。建设运营的数据中心总面积超过20万平米,总机架数超过2万。以IDC业务为主要收入的鹏博士,在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6.3亿元,净利润6.07亿,因此预估2016总收入86亿元左右,净利润8亿元。

那么2017年一年的发展中,鹏博士的营收有没有增长呢?

按照公开的财报来看,报告中显示,公司2017年度营收81.7亿元,同比下降7.68%;2017年鹏博士通信服务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2.74%;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微幅增长0.35%;通信服务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26.91%,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其中,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收入12.24亿元,其他增值业务收入0.46亿元。

如果只是计算纯的云服务收入,鹏博士估计也不会超过3亿元。

宝之云

宝信软件旗下云品牌就是宝之云,后面暗藏宝钢武钢的大后台。

因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2001年4月A股上市,上市企业自然就有财报可查。

宝信软件3月20日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2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6.7%。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股息人民币1.70元,股息率0.62%。

因为,宝信软件宝之云IDC为阿里提供的服务比较多,大部分属于IDC托管业务,所以利润在前期不会很多了。

从营收来看,业内人士估计也就在10-13亿元左右。这里暂且估算为:11亿元。去年的经营结果是盈利2亿元,按照主营业务IDC的规律来看,2017年盈利能力并不会比2016年好,估算盈利1.5亿元。

蓝汛 8亿元

在1998年就成立的蓝汛,专注CDN专的同时在2017年开始涉足对云存储的服务。

该公司公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17年前6个月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蓝汛2017年上半年营收4.094亿元人民币(约合6040万美元),较之去年同期的5.293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蓝汛2017年上半年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亏损1.131亿元人民币,较之去年同期的亏损1.123亿元人民币扩大。

只是看到这半年的财报,另外2017下半年的财报还是没有看到。

上半年的财报发布后,蓝汛股价立马下跌。2017上半年营收4亿元左右,虽然比2016年同期下滑厉害,但是按照CDN业务的发展规律来看,下半年的收入应该还是可以稳定在4亿元左右,因此可以预估2017全年蓝汛营收应该在8亿元左右。按照目前亏损状况来分析,2017年应该持续在亏损状态,亏损金额应该比2016年少一些,估算在2.5亿元。

平安金融云 8亿元

平安金融云源自中国平安,去年的收入分析中提到已有将近5000人的团队,负责平安集团整体IT基础设施搭建、维护、管理等工作。

平安金融云对外提供服务比较晚,算起来从2013年开始研发着手,到了2015年才正式对外提供金融云服务。但是,平安金融云的人员规模投入还是不小。

虽然平安集团2017年全年营收近万亿,但是对于平安金融云的财务数据从来没有看到透露过。平安金融云就是平安科技推出面向平安集团以及外部金融机构的金融云平台。也就是说平安金融云不仅是为集团服务,同时对外也提供服务。

由此可以断定,平安金融云5000人的规模,实际营收应该连集团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吧,初步估计应该在10亿元以内,暂且估算为:8亿元。

青云QingCloud 6.5亿元

随着青云QingCloud在2016年度实现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在2017年中青云的云业务可为不拘一格出产品了。不仅推出了更多公有云产品,同时在私有云解决方案领域也构建了更多的产品。

从可以看到的用户案例和数量来估计,青云的2017年收入应该比2016年高出许多,加上2017年青云已经筹划走上了IPO之路,因此,2017年的总体收入应该不会下于3亿元,从经营状况来看,比2016年营收应该翻倍,这里阿明暂且估算为6.5亿元。因为在走IPO流程了,2016年实现盈利千万元,那么2017年利润估算可能为接近亿元左右,这里估算为0.7亿元。

浪潮云 5.8亿元

浪潮云起步很晚,但是胃口却不小。

“力争到2020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这是公开的浪潮云发展目标,这是这样的目标就相当于当前两个阿里云的体量。要知道阿里云的人员规模配置在5000人左右,那么现在浪潮云的人员规模配置是多少人呢?

口气大的浪潮云其核心业务还是政务云领域,也就是之前推过一段时间的城市云,还曾被曙光诟病过。

从浪潮云的渠道合作伙伴策略和之前‘出海计划’提到依托在海外布局的5大云中心节点,为10万+政府客户及100万+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稳步拓展全球化业务。以此来看,浪潮云的口号想法很野,野心十足,但是步子大会不会扯伤了自己,这个问题只能拿时间来检验了。

至少从目前来看,业内人士并没有看到浪潮云有什么特殊的竞争力,只是一味喊目标、喊口号、换Slogan,似乎只是做给老板们看的。

那么浪潮云在2017年到底收入几何呢,万事还在准备中,相信这些战略和计划也刚刚开始铺开去尝试中,收入方面还不是重要的目的,目的是看看有多少用户可以认同浪潮云。

当然,浪潮云在政府云计算中心项目上也拿下不少,其中也包括了不少私有云项目。因此这里初步估算浪潮云2017年收入应该在5-7亿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不会超过6亿元,这里初步估算为:5.8亿元。给一个激励数字,希望浪潮云可以按照既定豪迈的计划,开拓一片新的业务蓝海。

品高云 5.5亿元

品高云起步很早,2008年开始做,2010年发布品高云“BingoCloud”第一版,到了2015年已经发布到了V6版。

但是,经历了10年左右发展,品高云给阿明的感觉还是走在私有云的道路上似乎更彻底一些。

当然,IaaS品高云也做,商用级IaaS云平台是在2011年推出,到现在也有7年左右。只是品高云定位为IaaS+云平台,介于IaaS与Paas之间的平台,结合行业做云化,好比行业云,实际就是私有云定义,可是,又可以让用户享受到公有云的弹性部署与消费模式。

不过,在看到品高云的用户都大部分在电信、轨道交通、政府、设计院、通信、制造等领域,这都属于华为、新华三等企业级IT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品高云虽然改制成了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但从未对外公布过财报。

只是可以从三个公开的信息来看看:一是,截至2017年底,品高云的产品激活量已达到了3万台,其中最长的客户稳定使用时间已达6年。二是,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三是,旗下拥有800多名员工。从客户定位和员工规模以及业务增长速度来估算,品高云的2017年收入应该在4-6亿元之间,估计为5.5亿元。

七牛云 5.5亿元

七牛云的收入至今还是一个秘密。

不过,CDN方案是七牛云的核心服务之一。CDN对于七牛云来说是核心业务,但对于传统CDN来说就算是创新业务了。

目前七牛云主要业务为当初对象存储核心基础上,增加了CDN加速、数据通用处理、内容反垃圾服务、直播云服务等服务。

从云存储到CDN,七牛云虽然产品线丰富了,营收也增加了,但亏损没有断过。

在2017年迎来了阿里巴巴10亿元的融资后,七牛云的发展路子变得更野蛮了。

由于CDN产品用户的粘度受到市场价格和服务品质的大范围影响,因而对于CDN用户来说,就不能只靠CDN去维护留住用户了。因此现在七牛云不一样了:围绕富媒体场景推出了对象存储、融合 CDN 加速、容器云、大数据平台、深度学习平台等产品、并提供一站式智能视频云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累计为70多万家企业提供服务,2011年12月七牛云平台上线运营到现在也有7年多了,平均一年10万用户了吧。按照每个用户一年5000元左右到贡献,理论分批每年得有5亿元营收。

不过业界盛传七牛云2017年营收不到6亿元,初步估算也就5.5亿元比较靠谱。

首都在线 4.82亿元

从公开的财报数据来看,首都在线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4050.14万元。2016年同期实现了3.62亿元,因此在2017年首都在线实现了明显的营收增长。

其中IDC服务收入占比较高,纯粹的云计算服务业务迅速增长,但占比不大。公司2017年IDC服务收入3.08亿元(YoY+34.62%),占比达63.93%;云计算服务收入1.70亿元,占比达35.34%;其他业务收入351.10万元占比0.73%。

作为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服务商,首都在线主要提供IDC托管服务和云计算服务,但是IDC托管服务依然还是公司的发展核心,因此整个公司的利润率还是不高。因此估算2017年利润为0.3亿元。

深信服 4亿元

深信服最初的定位是一个做安全产品的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整合,在安全业务的基础上也发展起来了企业级无线业务、云计算业务以及相关服务业务。其中云计算业务在可以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来看,2017年1-3月收入了6269万元,一个季度收入0.6亿左右,那么按照后面三个季度常规来说会逐渐增长,因而2017年深信服的云计算业务收入不会低于4亿元,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多。

那么,这里暂且保守一点统计估算为4亿元。其中,深信服在超融合领域上的作为也对其云计算业务贡献不小。本质上来说,深信服的云计算业务还是属于私有云范畴。

太极股份 3.67亿元

来自太极股份2017年年报中显示,云服务站到公司收入的7%不到,实际为3.67亿元。可能,这里统计了太极股份到公有云收入排名中很多人会不服。其实道理很简单,既然公有云供应商的私有云收入部分无法隔离开来,为何不可以统计一家两家私有云供应商进来丰富一下排名呢?

再说了,太极股份业务上确实也在转型,也有志于在云计算领域获得新的突破,从当前区区4亿人民币收入来看,即使还排名不上前十,但总算有了开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即使这句话会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对于整个云计算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

华云数据 3亿元

华云数据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成立八年来,已经为800家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提供了定制化私有云解决方案,其实应该定位是私有云供应商。但是对外还是说可以提供混合云、大数据、一体机、公有云、IDC转云等“全云”服务。

因此,2017年,我们可以看到华云数据在超融合等企业级IT领域的声音也不少,虽然2018年3月,华云数据顺利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榜单,但是收入如何呢,至今还是一个秘。公开的信息显示:对比2016年,华云数据在合同、收入、自有产品和GP方面都有较大增长。

当然了以私有云产品为核心,包括私有云、云管平台,同时创新业务,发展超融合一体机、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业务,这是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广彬在2017年就定下的发展大计,之前也是如此走的。

只是7年超25亿人民币融资2017年就启动IPO,财报数据却从来没有公开过,2018年IPO排期估计还没有到,要不然申报上市的材料估计也有所被传出来了。然而在2018年6月8日就爆料出来了消息称,华云数据再次融资10亿元,正式走向IPO流程。

有人说,可以按照融资规模反推营收大概情况,2017年5月获得5亿元D轮融资。2016年没有融资。2015年获得6亿元左右C轮融资。按照这个时间简单推算,每年华云数据烧掉差不多3亿元融资。按照私有云销售的用户规模简单估算,华云数据2017年的收入不会超过3亿元,这里暂定为3亿元。

百度云 3亿元

百度云从百度开放云走过来,现在的声音在业界却越来越弱了,当初,李彦宏站台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对百度云的重视,不知道现在是否只是成为了一个鸡肋。

在BAT常人都熟悉的互联网三大家族中,阿里云已经成为了中国公共云的领头羊,腾讯云后来居上奋起直追业绩也在飕飕地飙升,唯独百度云不温不火。或许这与当前百度整个集团架构的不断调整有一定关系,当初李彦宏在百度云上豪言壮语,也经不住高层架构的不断折腾。只是现在如何将百度云重新划分到真正的重要地位上来,恐怕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

况且,百度的“All In AI”的战略才是大方向,公共云或许在后面只能成为AI的一个工具而已。然而,百度云又不是十分甘心,还与浪潮在2017年联合研发推出了ABC一体机,针对私有云与混合云部署的方式。但是,ABC出台后不久,也几乎销声了。而让大家看到更多的新闻却是Apollo、DuerOS。

因此,从百度云方方面面的表现来看,业务收入必然并不理想,其收入水平恐怕连金山云2017年的一半都没有,估计和金山云2016年的数字差不多。这里暂且估算为:3亿元左右。

比格云 1亿元

比格云隶属于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盛大集团旗下子公司。

如果将比格云看作是盛大云的转身,我想大家不会大部分人反对吧。

比格云从一开始就非常有针对性地做公有云服务,在公有云产品定价上普遍低于业界同行,同时在2017年还推行免费试用的促销,在很大意义上对吸引客户还是有利的。

另外,在过去的2017年,比格云已经部署了无锡和北京两个节点,预计将在2018年开通华南以及香港节点,海外节点也在陆续规划中。当然,这里无法公布节点的部署规模情况,但从其促销手段和节点数量可以简单预估:比格云2017年的节点投入以及2018年新的布局,必然会在业务收入上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只是2017年具体收入方面情况目前不详,对于一个在发展中的公有云供应商,需要更多地看到其品牌推广和战略布局的举措,否则未来的PK将是一场场血战到底的拼杀,前期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从2017年比格云各种促销、产品布局、行业可以看到的客户情况统计估算来看,比格云2017年收入应该在1亿元左右,这里算作1亿元。

华星创业(互联港湾云) 1亿元

互联港湾云早就叫华星创业了。因为华星创业2017年5月1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任志远、亚信众合合计持有的互联港湾49%股权,交易价格为5.39亿元。公司拟向交易对方任志远发行股份2700万股,发行价格为9.40元/股。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5380万元。

创立于2009年的互联港湾,拥有全网IDC、ISP以及IP-VPN牌照,拥有独立的IP地点段及AS号,主营业务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云托管及其增值业务。

然而,自华星创业公司持有互联港湾51%的股权后,从2016年12月起将互联港湾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在其2017年公开的年度财报中,互联港湾因重要客户经营发生异常,回款存在不确定性,预计发生坏账计提;自建机房建设、租赁进度未及预期,新增折旧计提;与万达旗下飞凡公司的合作开展未及预期等情况。互联港湾业绩未达到业绩承诺约定金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公司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收购之前的2016互联港湾当时全年收入不超过1.3亿元,利润0.28亿元。收购之后的情况却每况愈下,令华星创业大跌眼镜。因此,这里预估2017年度营收估计不到1亿元了吧。暂且按照1亿元计算。利润估算在0.15亿元左右。

网易云 起步

在2017年网易云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网易云虽然年轻,但是在场景化服务方面的专注,也让网易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2017财务年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数据显示,网易2017年净收入为541.02亿元,同比增长41.7%;净利润107.08亿元。

从财报来看,2017年在线游戏净收入为362.82亿元人民币(55.76亿美元),游戏业务还是网易的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2017年邮箱及其他业务净收入为37.41亿元人民币(5.75亿美元),2016年为35.04亿元人民币。不知道这个邮箱及其他业务净收入中是否包括了网易云的收入。

虽然从财报上看不到网易云的介绍,但是,从当前网易云自生态的发展来看,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云服务产品,在场景化领域做深做实,以后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京东云 起步

隶属京东旗下的京东云,在2017年的表现非常低调,这完全有别于其他三家互联网云。如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

从财报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为273亿元人民币(约42亿美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为100亿元人民币。

可见京东集团必须是一个现金牛啊。

2017年全年净收入为3623亿元人民币(约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3%。2017年全年线上自营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增长39.5%,服务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同比增长49.9%。

京东集团业务增长不错,整体发展令人艳羡。

不过,在公有云领域,京东的决心似乎不是很大。公有云业务还完全不能成为京东的独立业务部门,目前只是存在京东自己平台的技术服务与支撑上。

此外,2017年11月,京东集团宣布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启动京东-斯坦福联合AI研究计划(SAIL-JD AI Research Initiative)。可见,诸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似乎京东比公有云方面更有兴趣。

因此,2017年的京东公开财报中,依然没有看到云计算或云服务的字眼。

美团云 继续起步

你们不觉得做公有云和做服务器硬件一样苦逼么?

这样一个苦差事,加上发展压力与竞争都很大。从2013年5月美团云上线,到现在,美团云在业界的声音越来越小。

美团点评CEO王兴早在2016年就透露了整个美团已经盈利了。况且现在美团的主营业务还是美团点评,公有云是一个烧钱的重资产行业了,利润回报的周期实在太长。与其这样等待,不如开连锁生鲜超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伊始,美团旗下的生鲜超市生意越来越红火。

而美团云呢,情况更低迷了。在2018年初就传言说整个美团云的高层团队将离开解散,整个美团将放弃公有云,之前的技术团队以后就为美团自身的业务支撑提供服务,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消息是传出来了,但是在2018年6月1日当天,阿明访问美团云官网却是没有问题的,挂在线上的云主机、存储、CDN等服务还在。

那么,似乎证明美团并没有彻底放弃公有云,美团云继续在对外提供服务,继续在运营。只是这样的传言,这样的团队调整可能对美团云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而2017年美团云的营收也就只能模糊不计好了。

紫光云 起步期

紫光云属于国家队性质,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不过,紫光集团在资本上给予有力支撑下,这是发展公有云所必备的资源,要不然,国内也有中小公有云供应商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遇到资本支持捉襟见肘,因而严重影响其规模扩张。

业内人士也有怀疑或质疑紫光云的,因为公有云发展不仅仅需要资本,还需要技术积累和团队建设。

很多时候,公有云的发展是其技术创新在推动,而资本起到的作用,也帮助加速而已,让发展的步伐可以不至于停滞。

为此,紫光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开发团队建设以及公有云技术架构的搭建问题,以及后期的服务支持团队能否可以形成真正有价值、有动能的队伍。

目前传出的消息是紫光云的技术可能会源自新华三来提供,但是新华三专注的是政务云、行业云,本质上还是私有云。因此,对于公有云的搭建、后期服务支持、创新迭代,以及整体运营等多个方面,紫光云都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然,作为国家队的出现,也为整体公有云市场增添了不少颜色,值得继续关注。

IBM云 未知数

2017年IBM云一直在折腾,与万达合作失之交臂之后,一直没有得到敲定,也就是说IBM云在中国的业务几乎可以不计算。

乐视云

因业务整体受到乐视创始人影响,这里不再统计分析。

除此之外

坚果云、亿方云、联想云等初创公司和业务,因为专注在特定办公与文件管理云领域,营收相对较少,这里就不做排名了。(Aming)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综合排名,如下:

阿明综合评论:

34家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达到577亿元

统计中国公有云供应商数量为34家,能够展现出来2017年收入数据的只有26家,按照26家数据总计来看,2017年中国公有云供应商总体收入为567亿元。

如果将剩余8家公有云供应商中已经在推进业务的6家估算起来,阿明分析的结果6家综合应该不会超过10亿元。

这五家包括了:网易云、京东云、美团云、坚果云、亿方云、IBM云。

此外,紫光云属于公有云刚起步,平台还在搭建过程中,并未正式上线因而不计收入。

乐视云因为乐视集团创始人的经营问题,受到波动与影响很大,几乎可以对其收入忽略不计。

因此,合计一下,2017年中国公有云供应商34家总体收入也就在577亿元左右。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了。

不过,从收入占比情况来看,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占比排名前5名就占据了总体市场收入的61.7%。运营商因为包括了IDC、CDN和公有云等业务收入,所以市场占比也比较高,中国联通收入市场占比达到19.1%,中国电信收入市场占比达到6.1%。当然排名第一的阿里云,其2017年收入的市场占比达到了19.4%。

可以看看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的市场占比前20排名情况,如下:

增长最快的公有云厂商收入翻了12倍

这32家可以简单估算出来的公有云供应商中,哪些家的增长比较快呢?

从排名前10位公有云供应商来看,相较于2016年收入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长速度,增长最慢的微软Azure中国也实现了年增率11.5%,年增长最快的是中国联通,获得了1277.5%的增长率。排名第二的是金山云,年增长率达到了344.3%。排名第三的是亚马逊AWS中国,年增长率达到了171.4%。排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名的分别为腾讯云(年增长率125.0%)、Ucloud(年增长率114.30%)、中国电信(年增长率105.9%)、阿里云(年增长率101.4%),都获得了超过成倍的增长。

前10名中国公有云厂商的年增长率表现如此突出,其他青云获得了85.7%年增长,网宿科技获得了34.0%年增长。

为此,如果按照供应商收入的年增率来排名,前10名情况应该是:

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堪忧

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公有云厂商在2017年利润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从阿明独立自媒体(Aming)统计的35家公有云厂商来看,只有7个厂商出现了盈利,盈利总额也不大,还不到20亿元,实际为19.62元。而这7个盈利的公有云厂商中只有两个出现了明确增长,其他5个利润也是在逐年减少。

从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利润总体排名来看,可以看到数字的屈指可数,其他无数字表明的都是包括了亏损、未知、发展期、起步、再起步等各种情况。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利润总体排名,如下:

这再一次证明了,公有云领域是一个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利润体现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甚至到被收购被卖掉的那一天,可能某公有云厂商都还没有实现盈利。

一份榜单,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不仅是对中国公有云发展现状的简单总结和概述,同时也展现出来了公有云发展之路的坎坷离奇。

那么,在2018年,谁又能突飞猛进再造传奇,位于这份榜单的最佳位置呢?

阿明和业内朋友都期待这34家中国公有云厂商更精彩的表现。

以上数据大部分来自公司财报、公开发言和公司官方信息,估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如果存在较大出入,请知情的朋友尽管指正。毕竟这只是阿明个人估算的统计,没有经过任何公司官方认可,仅做业内人士参考,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

网站名称: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标题来源:http://www.gawzjz.com/qtweb/news23/188273.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